Search


【愛的價目表】

在貨幣還沒出現之前,人們以物易物,來換取他們所需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愛的價目表】

在貨幣還沒出現之前,人們以物易物,來換取他們所需要的東西,只要我認為,你拿出來跟我交換的東西,跟我給你的價值差不多,就能成交:例如我用一隻雞,跟你換一把刀。但若對方認為,刀在他心中的價值比較高一些,跟你換雞並不划算,我們這筆買賣就做不成。時至今日,物品的買賣被標上價格,如果雞是300元,刀是200元,那麼雞的價格就高過於刀,你如果用刀跟我換雞,那你還欠我100元價差呢。

人際相處上常碰到一種難關,當對方給我們的,在我們心中的價值不如我們給他的,我們可能就會萌生「我比較愛他」、「他不夠愛我」這些想法,但很多時候,對方可能已經給出他認為最好的了,反過來不解:我已經給出我最好的,為什麼還要這樣被你糟蹋?

市場機制,讓雞跟刀都能被訂出一個價錢,我們可以很輕易的比較出哪個價格高,哪個價格低,可是人的情感跟行為卻很難像這樣被量化:

「幫我買早餐」
「做家事」
「吵架時願意先低頭」
「秒回訊息」
「帶我出去玩」
「接送我」
「每天幫我準備水果」
.....

諸如此類,這些行為,可以在一個人的心中被訂定出價值,但這份「價格表」卻不見得適用於其他人。或許我覺得,吵架先低頭,是一件困難指數達到10分的事情,所以當我吵架先低頭時,代表我已經付出我最多的愛,但若在對方心中,吵架先低頭只有5分的價值,那他很容易就會認為「你就是這樣不愛我」,但對方其實很冤枉啊,他覺得,我把我最好的都給你了,你還想怎樣呢?

或許某種程度上,我們確實可以用對方願意為我們做些什麼,來判斷自己在對方心中的重量價值,但畢竟情感這件事情不像買東西,有個公開透明、一致的價目表,因此要判斷孰輕孰重,還真是不容易。

常見於嬰兒用品或是寵物用品廣告的一句話「愛他,就要給他最好的」,嬰兒還太小、寵物不會開口說話,他沒辦法跟你抗議說,其實你給我的,我不喜歡,最後落得,你給了你覺得最好的,他一點都不開心,反而認為,他想要另一個,你卻不給他。

無論對待家人/朋友/情人,我想都是適用的,可能好一點的愛人的方式,不是逼他接受「你認為好的東西」,而是試著告訴對方,這件事情對你而言到底重要在哪,對方懂了、更能理解你愛人的方式,說不定欣然接受,你也能付出地甘之如飴;但同時,也能聽聽對方的想法,如果能讓對方加倍感受到愛的方法,你也不排斥,又何樂而不為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*現任壹電視兼任主播 *聯絡請來信[email protected] *IG歡迎追蹤ginneua *索取簽名照請寄回郵信封至114台北市內湖區行愛路141巷48號 趙惠雯收
View all posts